泌尿外科门诊往往会碰到各式各样的病人。最近门诊就有一个病例,想在此同各位读者分享她的诊疗过程。
张女士,45岁,反复尿路感染病史5年。主要症状表现为尿频、排尿不适、伴下腹部疼痛。疾病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,最近1年,感觉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。多次尿细菌培养,均是阴性,也就是说患者目前尿液里没有细菌生长。但总有尿频、尿急的感觉,尿常规检查也存在红细胞。由于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理想,专门找到对治疗感染性疾病有特色的我院泌尿外科。针对这种情况,在泌尿系彩超无阳性发现,即检查结果正常范围,膀胱镜检查成为必须的诊断手段。
不久,张女士接受了尿道粘膜麻醉方式的膀胱镜检查。膀胱镜下可见患者膀胱三角区绒毛状及滤泡状新生物,取膀胱粘膜组织送病理化验。术后的病理结果提示腺性膀胱炎。患者排尿不适症状的谜底找到了。
何谓腺性膀胱炎?我们先普及一下相关知识。腺性膀胱炎是属于一种膀胱黏膜上皮增生、化生性病变,大部分属于良性病变,但存在恶变的可能。到目前为止其病因不明,多数学者认为可能病因:①感染或结石对膀胱粘膜等部位长期刺激;②胚胎器官发育形成,即残余胚胎的发展和膀胱黏膜上皮化生所致;③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。腺性膀胱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,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。患者往往有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等排尿刺激症状。由于病变造成膀胱粘膜损伤,故大部分患者出现镜下血尿,即临床所说的"尿隐血",少数病人严重时有肉眼血尿。有时尿中可有黏液。这些临床症状多为长期泌尿系感染刺激引起,与其他的泌尿系疾病表现幷无特异性。腺性膀胱炎的病理结构细胞巢和囊肿被认为是癌变前期的先兆,即癌前期病变。理由是因为:①细胞巢和囊肿与上皮性肿瘤密切相关,如果肿瘤为多发时,这些病灶可介于中间区域;②细胞巢和囊肿引起癌肿的病例已有报告;③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也能引起细胞巢和囊肿增生变化。因此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存在一定关系。
鉴于该疾病有转化成膀胱腺癌的可能,临床诊治将其归属与癌前病变。腺性膀胱炎在治疗上,采取手术+药物联合治疗方案,手术治疗是膀胱镜下膀胱粘膜电灼术,术后即刻开始膀胱内化学药物的灌注,目的将病变上皮粘膜破坏,逐步被正常的新生上皮取代;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,防止病情的恶化及复发。绝大多数病人都会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。
综上所述,分析张女士的病史特点,其原发病可能为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。当初单纯性泌尿道感染,经长期反复的病情演变,疾病性质发生了变化,致使局部膀胱壁发生腺性膀胱炎病理性改变。我们为张女士做了经尿道膀胱粘膜电灼术,此手术创伤较小,一般患者第二天就能下地活动,恢复正常排尿。术后每周行一次膀胱灌注化疗,共6周[1-2]。之后,患者尿频、尿急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,尿常规复查镜下血尿也得到明显控制。为此,张女士十分感激我们为她找到了病因,及时治疗,得到康复,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。我们也告知患者在今后的2-3年,需定期行膀胱镜检查;同时指导其改变生活习惯,加强锻炼,提高免疫力,尽可能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。
主要参考文献:
罗甬蓉,王国耀,张国丽,等. 丝裂霉素在腺性膀胱炎患者中的应用.中国医院药学杂志.2004.24(6):359-360
刘晓强,孙光,程晨,等.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.天津医科大学学报.2003,9(3):420-422